钓行程
钓鱼人 小林钓行程是相对“钓底”、“钓定层”、“钓翻身”而言,从广义上讲,应属“钓浮”的范畴,但从狭义上看,又不完全等同于“钓浮”的一种钓技。
什么是钓行程
垂钓时鱼在水皮到水底之间的水层吃饵,垂钓者会根据鱼的觅食水层来决定钩饵所在的位置,我们把鱼在水皮到底部之间就饵的水层,叫钓行程。
初次接触钓行程的人很容易把“钓行程”和“钓浮”搞混,但其实两者有着一定的不同点。“钓浮”,首先要准确确定鱼的泳层,然后再相对定层施钓,而“钓行程”是指从浮漂入水翻身站立开始到浮漂下降到设定的钓目为止的全过程。形象地说,就是主抓鱼儿在水面到水底各个水体层面就饵时的“吃口”,叫“钓行程”。
从多年的垂钓实践看,渔事中的高难度活儿应算是“钓行程”,它既要求钓手要具备一定的鱼类学基本常识,又要求垂钓者要有过硬的台钓基本功,其技术含量较高、掌握难度较大,没有长时间的历练和经验积累是很难得心应手的。
钓行程的注意事项
一、适用范围
台钓中,由于饵料的雾化作用和味型等原因容易造成鱼儿上浮和乱层,鱼儿的泳层又一时难以准确确定和定层,鱼层不稳定,鱼儿就饵特点呈现立体状态,上、中、下水体都有鱼口,窝点鱼群密集,漂相杂乱,或者天气等原因造成鱼儿上浮,底钓和定层浮钓都难以有满意的鱼获,上述情况发生后,就要考虑“钓行程”。
二、线组搭配
钓竿、主线与子线的适配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按平常的适配原则和标准掌握,但是有关子线的长度、漂型等方面有一定的讲究。
⑴.使用长子线:长子线能有效延长钓组在水体中两次“钟摆”的过程和时间,能给水体中不同泳层的鱼儿创造出更多“截口”钓饵的机会,从而提高钓手逮获“实口”的几率;实践中,长子线的具体长度应视钓棚水体深度和钓手的个人习惯而定,个人认为钓鲫鱼以25cm—35cm为宜,钓大鱼或钓混养可再增加5cm—10cm的长度;因“钓行程”扬竿作合的时间多,为了尽量减少惊鱼现象的发生,适宜使用切水性好的碳氟涂层的竞技子线。
⑵.使用“两头长中间短”的浮漂:“两头长中间短”是指长脚、短身、长尾的浮漂,这种类型浮漂的特点是翻身较快、下沉缓慢、匀速稳定、讯号真实,至于材质方面没有多少讲究;长脚长尾的浮漂控程功能好,它能有效牵制钓组在水体中的运行速度,使钓饵在水中呈“活性”状态徐徐飘然而落,诱惑鱼儿频频咬钩。
三、饵料配置
⑴.饵料比重要轻:比重轻的饵料浮力较大,下沉的阻力也就相对较大,挂钩后其下沉速度缓慢,能增加饵料在水体中的运行时间,从而增加鱼儿发现钓饵和吞钩的机率;
⑵.饵料状态要好:既不能太黏,又不能太散,既要有一定的附钩性,又要有较好的雾化状态,以钩饵到底后鱼钩上仍有残留饵料为宜。
四、浮漂
“空钩半水调平水”是钓行程的惯用调漂办法,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浮漂浮力对钓组的有效控制功能,延长钩饵在水体中的钟摆时间,争取更多的时间让钓手捕捉鱼讯语言;若用竿较长或视力不佳,也可调1目左右,但只能调低目不能调高目,否则为了单反面满足你的用竿长度或视力,那么浮漂控制行程的过程就会缩短,钓行程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老手钓行程无需设定钓目,调好漂后直接找底,把浮漂从下向上撸至视目目尖平水即可施钓,新手可采取“调平水钓平水”或“调平水钓半目或1目”的办法施钓,这样设定的目的是便于新手有个参照系统,以便在钓事中心中有数、心中有“底”。
五、鱼讯
“钓行程”应当立足主抓浮漂站立后和浮漂到位前的所有“鱼口”,在这个过程中浮漂出现“下顿、加速、停顿、点动、横移、上送”等六种标准鱼讯语言都应视为“吃口”,钓手应果断扬竿作合。
六、钓行程的技巧
1.宜拉饵钓,不宜搓饵钓;减轻饵重的目的让饵体在水体中的运行时间增长;
3.宜短竿钓,不宜长竿钓;长竿钓不利鱼讯语言捕捉,同时手感重,易造成眼和人体疲劳;
4.宜钓控层,不宜钓乱层;一旦中上层吃口减少、底层鱼口增多,要打主动仗,尽量设法变拉饵为搓大饵把鱼控制在底层,毕竟“底钓”的鱼讯语言和吃口容易把握和捕捉;如果鱼儿的吃口在某一泳层长期较稳定,宜调整浮漂钓“定层”,减少钓组在无鱼层的滞留时间。
“钓行程”是种技术活儿,不能照本宣科,钓手要善于总结和应变。
因其本身是相对“钓底”、“钓定层”、“钓翻身”而言,我们常说的“钓浮”一定意义上就是除钓底层外的“钓定层”,它是建立在鱼情稳定的水层上,而“钓行程”是在鱼情不稳定、鱼层乱、鱼口乱的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应对办法。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