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

网站地图

请分清楚捕鱼和钓鱼这两种行为的差异

钓鱼人   认真的钓鱼  

钓鱼,词典上说,属于一种户外运动,目标是用渔具把鱼从水中钓上来,钓鱼最大的特点,在于不局限钓鱼人的性别和年龄, 而广义的钓鱼,甚至不局限于渔具的种类;

而自古以来,还有类似的一种行为,就是捕鱼,捕鱼则是指人类利用工具抓捕鱼的一种行为,换而言之,钓鱼可以算作是捕鱼的一种行为,但不是所有利用工具捕鱼的行为,都可以称为钓鱼;

之所以要将捕鱼、钓鱼这两种行为做分割,主要原因则在于,现在的钓鱼,亦或者被钓鱼圈子之外的人,认为钓鱼这种运动,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向

•第一种、纯经济利益为导向的钓鱼

•第二种、脏兮兮满身鱼腥味的钓鱼

•第三种、可视锚鱼、飞镖锚鱼、弓弩锚鱼的血腥钓鱼

圈子内的钓鱼人,自认为野钓、湖库钓、休闲钓溪流钓、海钓等垂钓,皆属于正统的钓鱼,只要是使用正统的渔具,正统的钓法,不管鱼钩有几枚,是不是延绳钓法,都被认可为钓鱼人;

但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如电鱼、网鱼、毒鱼,泥鳅党、耙钩等钓法,亦或者出于猎奇为目的的可视锚鱼、弓弩、弹弓锚鱼等,这些其实都不被主流钓鱼圈子所认可,而从事这些捕鱼行为的人,自然也不被认可为钓鱼人;

可是问题就来了,既然这些不被钓鱼圈子的人认可的行为,被钓鱼主流圈子所排斥,那么简简单单的一句钓鱼和捕鱼不同能解释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将钓鱼这项运动,割裂成三种不同方向的呢?

要是分析一二,就会发现,还是要从这三种不同的行为,所能代表,或者说折射的社会价值观不同,从而诱发出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以经济利益为目标,追求的结果就是利益

古时候,先民为了果腹,对吃,尤其是动物蛋白的摄取和渴求,几乎就刻画在人类的基因图谱中,捕鱼,是彼时风险相对最小的一种生存模式;

随着社会分工,以及社会经济的累实,捕鱼又转换成一种职业模式,简而言之,捕鱼变成了一种职业,其社会价值导向很纯粹,就是为了利益,而这种职业,说是人类远古至今的第四大职业,一点也不过分;

既然是职业,那么,在符合时代背景的法律框架的基础上,只能谈其合不合法,而无法去评价其行为是好好是坏;

当然,既然这种职业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且正是因为从事了这份职业,就一定要获取一定的利益,毕竟这世上所有的职业都是如此,要么取得经济利益,要么取得情感利益;

所以说,这种行为,并不值得去过多讨论,只要其合法,就必然合理,只要其不合法,就必然不合理,法律法规,是唯一约束这种行为的标准;

第二种,以爱好为目的的行为,需要的是认同和同理

钓鱼在中国,从古到今,其实是从高端走向低端,从小众到大众的一个路线,毕竟从古到民末,捕鱼多是贫苦百姓,但钓鱼这事则多是高雅之士的行为,截止到民国结束之前;

不客气的说,钓鱼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仅局限在士这个社会阶层专属的运动,就如同现在一样,骑马、游艇、高尔夫是有钱人或者贵族阶层的运动项目;

到了现代,国家富足,国民经济收入显著提升,加之中国大范围禁猎,钓鱼这项门槛不高,投入不高的运动,自然就跌落士族神坛,被广大平民百姓所接受;

这就如同日本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高尔夫球这种贵族运动,很快就在日本的中产阶级中得以盛行,是一个道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正因为钓鱼运动的门槛低,偏偏国内的钓鱼文化没有成型,而政府部门又没有做合理的监管、引导,纯属放任自流,所以国内的钓鱼文化,表面看是没有文化,其实就和没文化一样;

不仅充斥了急功近利的思潮,素质和行为上,也确实和正规的体育运动有明显的区别,所以脏兮兮、满身鱼腥味,似乎就成为钓鱼人的一个标签一般;

但是,随着国内钓鱼人平均文化素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民收入越来越高,各种国外钓鱼文化和国内钓鱼领域的碰撞日趋明显,想必用不了多久,中国所独有的钓鱼文化,也不再是遥遥无期了;

第三种,以猎奇、奇欲为主的猎杀行为,纯属心理上的需求

弓弩、弹弓、可视锚鱼等行为,凡是喜欢这一类行为的所谓捕鱼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不差钱的主;

别小看这一类设备,少则百十元,多则几千元一套,而此类设备,更新换代也很快,往往一套设备用不了多久,就会出更好用、更贵的系列出来;

而用这些设备捕鱼,几乎目标都得是个头大、体型大的鱼种,因为小鱼也根本射不到、锚不着啊,那么这类捕鱼人,其实主要追求的是一种猎杀的刺激感;

前文我们说了,先民在远古时,为了生存,和天斗,和地斗,猎杀这种行为,就刻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遗传基因中;

没有条件也就罢了,有条件的,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谁都会因为骨子里欲望,从而滋生出猎杀低等动物的冲动,不客气的说,这一类捕鱼人,其根本目的就不是为了射中的渔获;

而是享受捕捉猎物并射杀猎物,甚至将猎物通过朋友圈、自媒体的展示,达到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满足,从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并算疾病,但是非常符合地球雄性生物普遍的潜意识表现欲望;

即越强大,就越能占有充沛的资源,如孔雀开屏,如公狮争夺配偶权一般,只不过人类有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及法律来约束和压制,加上国内禁猎,所以用弓弩、弹弓、可视锚鱼设备等器具来辅助,对大体型鱼种进行猎杀,就称为自我心理满足的一种方式了;

那么经过如上的分析,不难发现,钓鱼这项运动,其本身和社会及社会所属的群体,并不存在割裂行为,甚至会因为门槛低,很受大众的欢迎,那么,这种割裂,其实主要还因为这么几个因素:

一、钓鱼圈子的排他性

什么是钓鱼圈子的排他性呢?其实主要表现为各种莫名其妙的圈内语,迄今为止,谁最先引导这种类似黑话、行话的行为,已经不可考究,但是影响真的很糟糕;在黑坑圈子里尤为明显;

因为这种明显和社会主流交流语言割裂的行为,不仅没有把钓鱼人彰显得和普通人不同,反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显出了一股非主流的泥石流气息来;

别说什么外国钓鱼文化,总有很多专有名词,这种行业名词,在国外是有传统的,但是在国内,除了行话和黑话,这种专有的语言词汇,往往是下九流行业才会使用的,所以,当钓鱼圈子里的俗语出现的那一刻,钓鱼这项运动,就已经被打到下九流的行业中了。

二、中国钓鱼运动的仪式感不够

登峰造极谓之曰道,所以有茶道、有花道,就算不称为道,也能称为艺,但是钓鱼这个事,自古在中国就是一种意境的外在体现,是文人雅士抬高身价的一种手段;

如姜子牙直钩钓鱼,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周文王的注意力,袁世凯小站垂纶,则是为了以退为进的一种手段;所以虽然流行,但目的不纯粹,所以虽然历史久远,但是不管是从技法上,还是从其他层面,都没有到达巅峰,既不能称为道,也不能称为艺;

所以,中国的钓鱼,很缺乏仪式感,当然,钓鱼之乐,并不在于仪式感是否强烈,但是,正是因为这种仪式感泛泛,所以就显得门槛很低,只要是个人,似乎都能比和几下子;

所以,家长有带孩子学各种运动的,除了钓鱼人自己,就压根没有人带着自己孩子去学钓鱼的,说白了,当钓鱼不能成为一种阶层象征,又没有仪式感,那钓鱼就只剩下钓鱼了;

三、钓鱼资源的稀缺,鱼越来越不稀罕

钓鱼资源日渐稀缺这是个事实,一方面水域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国家管控越来越严格,想象古人一样,泛舟湖上,垂纶作钓,分分钟渔政就过来执法了;

但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则是鱼越来越不稀罕,出去钓一天的鱼,且不说渔获多少,仅仅是油费、工费、餐费就不老少,再加上压根也钓不上几条鱼;

所以社会环境对钓鱼人的认知,就是除了傻,就是憨,有这个功夫,去菜市场买几条鱼,陪陪家人,自我提升一下,它不香么?非要傻子一样坐一天,连二两鲫鱼都钓不回来,这不傻么?你要真和他谈爱好、兴趣,和你谈这个的,才是真傻。

​总结:前路漫漫,方向依然未知

但凡能被称为文化的,必然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短则几百年,长则上千年都有可能;

欧洲从第一本钓鱼法典的诞生,到欧美独有的钓鱼文化完善,前后经过了300多年的历史;

日本从中国的唐朝开始接受中国的钓鱼文化,到哦形成独有的日本钓鱼文化,用了将近1400年;

至于中国的钓鱼文化何时才能成型,这真是一个未知的答案,前路漫漫,犹未可知,但是,它总会有成型的一天。

一键安装好钓鱼APP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

加载全文
下载好钓鱼APP查看更多
入门 调漂 饵料 路亚 海钓 水库 坑塘 江河 台钓 四季 钓法 鲫鱼 草鱼 鲤鱼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