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商品饵并不难,关键是要解决这一个问题
钓鱼人 小刘钓鱼我们在使用商品的时候,需要开饵,向饵料中加入适当的水,经过搅拌、静置后,饵料有了黏性,才能装到鱼钩上。
而开饵时应该向里面加入适量的水,一般都是可以参考饵料包装写的饵水比,例如拉饵一般在1:0.9-1.2,搓饵一般在1:0.6-0.9,散炮则在1:0.3-0.5左右;另外制作原料不同,其饵水比也不同,例如薯类饵1:1.3~1.5,麸类饵1:0.6~0.8,麸薯复合饵1:09~1.1。
加水后进行搅拌,是为了让所有饵料均匀地吸收水分,并产生黏性,对于拉饵通过搅拌可以让拉丝粉拉出丝来。
静置是为了醒饵。因为刚加入水分之后,饵料会迅速吸水,到后期吸水会变慢,静置就是为了让饵料充分地吸水,这样才能出来好的状态。
这是开饵的基本步骤,在开饵之后,垂钓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饵料会出现两种情况:饵料中的水分蒸发,饵团变硬,状态改变,垂钓效果变得不理想;饵料中的水好像变多了,饵料变稀,难以使用,这被称为返水。
饵料变硬一般会出现在夏季,饵料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我们在垂钓时,可以取少部分饵料使用,其它饵料放在饵盒中用保鲜膜密封即可。而返水则比较麻烦。
返水是由于饵料的本身性质引起的,无论什么原料制作的饵料,只要是素饵都难免会返水。例如薯类饵 ,按照说明加水开饵之后,饵料状态很不错,适合垂钓,但是经过2或3小时后,饵料就会出现返水的情况,饵料会变得越来越黏,直到成了烂泥状,这个时候的饵料因为太过稀,附钩性极差,无法装钩,已经不能用了。
通过试验对比发现,淀粉和温度是影响返水的主要因素。例如薯类饵料之中淀粉含量高,就更加容易返水;麦麸类饵料之中淀粉的含量少,返水需要的时间就更长;温度高的时候,饵料更加容易返水,使用同一款薯类的饵料,在温度高时,返水需要大约1小时,而在低温情况下则需要3小时左右。
在竞技比赛中,一场比赛大约在70-90分钟,如果是钓快鱼,就要选择用雾化好的拉饵,例如薯类或者麸薯混合的饵料。比赛结束后,剩下的饵料都会扔掉,这就是因为饵料返水无法使用了。
比赛可以这样,但是在休闲野钓时,如果开出一团饵,一段时间后返水就直接扔掉,感觉就太可惜了。返水后的饵料有没有办法补救呢?
办法还是有的。我们在开饵时,留下一部分干饵,等到拌好的饵开始返水了、搓不成形了,就把饵团放到开饵盆中,将它摊开,然后取刚才留下的干粉状态的饵薄薄地洒在返水饵表面,再用手掌轻轻拍几下,之后把它们混合在一起重新搅几下就可以了。不过这个办法只适用搓饵,至于拉饵则要配合“任你揉”之类的辅料才能重现状态。
饵料返水不可避免,我们在开饵时尽量不要一次加太多饵料,可以少开多次,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饵料的效果。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