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

网站地图

鱼口变缓、闭停时,弄明白这三个问题

钓鱼人   认真的钓鱼  

不管是野钓,还是坑钓,鱼口含有连续一天不停,总是鱼口旺盛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变缓、变慢,一直到停口,然后再过上一段时间之后,继续有口;

在圈子里,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窝点内的饵料,会随着垂钓时间的延续,越来越少,所以对窝点附近水域的鱼群,诱惑力越来越差;

第二个层面,是因为已经进窝的大量鱼群,贪嘴的肚子饿的,都已经被钓上岸了,其他的漏网之鱼,则是吃饱的吃饱,惊吓的惊吓,自然对窝子里残余的饵料,敬谢不敏,逃之夭夭了;

这两个说法是对是错呢?还真不好说,因为鱼的大脑容量很小,并没有像人一样形成社群的概念,所以我们也没办法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去分析各有缘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水下摄像机,长时间对窝料的在水下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会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水底下有饵料,不管是多还是少,基本上都会源源不断的吸引附近的鱼群进窝觅食,个头不限、鱼种不限,既没有商家所说的鲫鱼料只能诱鲫鱼进窝,也没有大师说的,窝料在水底,就只有底栖鱼进窝;

通过水下摄像机的拍摄,我们会发现,只要水底有饵料,大鱼小鱼都会进窝尝试着进食,中上水层的鱼种、底栖鱼种也会啄食水底的窝料,只是频率、频次有高低,进窝鱼群的数量密集度不同而已;

那么换而言之,钓鱼的过程中,鱼口接连不断,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在实战中,这种情况极为少见,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想要搞明白这个原因,我们就先要搞明白第一个问题:什么原因导致鱼口由快变慢,由慢变停?

唯一的答案:钓点没有鱼了

这个答案似乎是个万能答案,但是也是一句废话,钓点附近没有鱼了,当然就没有鱼口了,可是我们要弄明白,为什么钓点没有鱼了,是什么原因导致钓点没有鱼了,到底是窝子选的不好,还是饵料不对,亦或者是天气因素,还是什么复杂而神奇的原因,只有搞明白为什么钓点没有鱼了,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我们可以用SWOT分析法,将所有的原因罗列出来,并且辅以手段验证一二,而经过分析,我们其实会发现,原因并不是很多,验证的手段也极为简单;

原因罗列:1、窝料不足;2、钓饵味型发生变化;3、水流发生变化;4、水温发生变化;5、风向发生变化;6、水质发生变化;7、水位发生变化了

就这么七个原因,或许是其中之一,或许是七个原因都有,因为结果已经出现了,鱼口变慢,甚至已经停口了;那么接下来,我们仅需要一个手段,来进行原因验证,要看一下,到底是彻底没有鱼口了,还是仅仅是因为以上的原因,导致鱼群暂时不进窝子了;

验证手法:开一团腥香浓郁,雾化极好的拉饵,鸽子蛋大小即可,然后快速抽频率,在几分钟内将拉饵抽完;

然后观察,如果有钩饵残留的钓组,纹丝不动,没有任何动静,那基本上就可以断定,钓点附近因未知原因,已经没有鱼了,为了止损,还是提早收杆回家吧;

如果钓组有动静,甚至仅仅是小鱼闹窝,那都说明,只是因为以上6个原因之一,或者六个原因全都有,并根据以上原因,做一些具体调整就可以了;那么紧接着,我们就要搞明白第二个问题:鱼口变慢、闭停,我们应该怎么?

答案一、客观原因导致,更换钓位、改变钓深,或更改出钓时间

什么是客观原因呢?就是水流发生变化了,水温发生变化了,风向发生变化了,水质发生变化了以及水位发生变化了

这几个原因,都不是我们主管能改变的,比如流速变得湍急,水底暗流和中上水层流速有明显的流速差异,会导致水中溶氧发生变化,鱼群会为了更舒适、更为充沛的溶氧,换个区域;

又比如,风向发生改变了,鱼群觅食的区域也会发生变化,鱼群会追着逆风区域的水域觅食,因为风将水面上的食物吹走了;

至于水温、水位、水质等客观因素发生变化后,都会导致鱼群离开原有水域,甚至会脱离原有是水层,也就是我们说的鱼层错乱;

通过验证,我们发现至少还有小鱼闹窝这种迹象,那么我们想要改变鱼口闭停这种现状,能做的只有三个处理方式:

方式一、换钓深,首先我们换更长的钓竿,增加钓距,没有好效果就从离底开始重新找鱼层,如果换钓距、钓深都没有鱼口,那就必须用方式二了;

方式二、换钓位,客观因素发生变化时,我们总是能感知到的,如水温变化、风向变化、水质变化等等,我们可以更换钓位,来重新打窝、作钓,如果这个方法还是没有效果,就用方式三来处理;

方式三、换时间出钓,比如午间没口,改为早晚出钓,如果白天没口,就改为夜间出钓,虽然只是调整了一下作钓时间,但是总有鱼口旺盛的出钓时间被我们发现;

答案二、调整饵料味型、改善打窝方式

不管是野钓还是坑钓,理论上鱼口应该是一直不停,但是在现实中,就没有谁能做的到,但是大多数钓友,却都会犯两个细节性的错误:

错误一、鱼口变缓才开始补窝

错误二、钓饵味型始终不变;

关于第一个错误,这是个明知故犯的错误,因为一旦连杆了,就一门心思中钩起鱼,脑子一热,谁还能想起来补窝续窝,别看那么多大师再三强调,事实上除了自律的钓友,能做到的真的很少;

但是第二个错误,则很少有钓友注意,为什么这样说呢?钓饵,不管是活饵、种饵,或者是商品饵,大多数钓友的使用习惯,都是保持一个更换频率即可,很少会注意钓饵的味型需要什么调整;

对活饵、种饵来说,是没办法调整,因为我们也不可能钓着钓着,给红虫蚯蚓上撒点药酒或者小药来调香,也不可能将玉米、麦粒现钓现泡制一二;

但是这个问题还真的挺关键,这是因为,窝料在被投放在水底以后,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就被进窝鱼群吃完,所以,会随着时间,味型扩散、变淡,诱鱼效果是越来越差;

这个时候,要么通过持续的补窝,来保证窝点内窝料的数量保持在一个适合数量,来保证窝料的味型扩散没有问题,要么,就适当的调整一下钓饵的味型浓度,让其味型更突出,更能刺激进窝鱼,或者附近鱼群的觅食欲望;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例,酒过三巡之后,舌头都已经被酒精和头几道大菜给麻醉了,这个时候,席面后面的几道菜,味型上一定要略重口或者略轻口,明显有别于开头的菜式,这样才能吸引大家多动筷子;

钓鱼的时候,情况其实也差不多,在窝料数量不足,以及窝料味型持续变淡的时候,钓饵来补充味型的浓度,不一定有好的效果,但是不这么做,效果必然更加的不好,而这个细节,几乎没有钓友注意到;

当然,也有老鸟会通过在补窝的时候,窝料上撒上一层腥香的粉饵,来达到这个效果,这就属于老鸟们的不传之秘的了,因为撒上粉饵的数量并不多,稍微加点水和窝料搅拌一下,进水后很快就会雾化,做到虚实结合,同时能补充窝料的味型浓度,既能补充窝料熟料,也能补充窝料的味型,属于非常实用的一个小技巧了;

第三个问题,钓鱼到底是为了鱼还是为了钓

钓鱼的乐趣,应该是分为三重境界的,第一重,只要能钓上鱼,别管是大鱼还是小鱼,只要钓上了就很高兴,虽然我们并不怎么吃钓上来的鱼,这应该算是钓鱼的初级阶段;

第二重,一门心思钓大鱼,什么鲫鱼、白条等小体型鱼,统统都不是我们的目标鱼,为了钓上大鱼,我们可以不计成本的打重窝、打厚窝,也可以在湖库守上十天半个月,甚至更久,至于钓上来的大鱼,多半都是放流,但要的就是钓上大鱼的成就感;

第三重,到哪里钓,无所谓,钓多大的鱼,无所谓,那我们图个什么呢?一是图手上有竿,能下杆钓鱼满足了;二是图一个了然的态度,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钓鱼经验有了、阅历有了,有的钓就满足了,至于有没有鱼,能不能钓上来,那就无所谓了;

当我们搞明白这三重境界,对我们的意义在哪里,那么我们就能明白,钓鱼到底是为了鱼,还是为了钓,那么再回头看,鱼口变缓、变慢,乃至停口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比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之后的连杆爆护,带来的乐趣更有意思。

一键安装好钓鱼APP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

加载全文
下载好钓鱼APP查看更多
入门 调漂 饵料 路亚 海钓 水库 坑塘 江河 台钓 四季 钓法 鲫鱼 草鱼 鲤鱼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