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

网站地图

饵料的配方,钓不上鱼,别急着调整味型

钓鱼人   认真的钓鱼  

钓鱼需要用饵,没有饵料的钓鱼,是没有灵魂的,就算是路亚的拟饵,也是以假饵来诱鱼,也是利用了鱼喜欢追食活物的习性,来进行诱钓,而我们在实战中,除非是活饵,也就是虫饵,其他类型的饵料,都要讲究个配方。

钓友们,也会对所谓的爆护配方,乐此不彼,有用没有先不说,仅仅是听闻该配方能爆护、可连竿,就心若猫抓,不赶紧搞个明白,实战一下,着实心痒难耐;

请客吃饭,甚至花钱买配方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除了极少数配方,确实有上鱼的明显小姑哦,但是大部分的配方,却总是不尽人意,除了感慨不厚道之外,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配方是假的,还是自个不会用,再深层次点,到底是饵料的味型没有调整好,还是饵料的状态没有处理好呢?想要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想要弄清楚第一个基础问题,鱼,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吸引到窝点的。

鱼被吸引到钓点的原因,只因为饵料合适的味型

很多钓友在配制饵料时,总会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饵料味型层次越丰富,味型特性点越鲜明、独特,诱聚效果就越好;而实际上,这个观点是比较偏颇的;

鱼的嗅觉神经及嗅觉体系发达,但是鱼的大脑体积并不大,这就导致了一种结果,鱼能利用发达的嗅觉神经及嗅觉体系,在很大的一个面积内,能寻找到食物,但是,其大脑容积,却不足以让鱼像人一样,对食物有偏好;

这里的偏好,其实简单点说,就是鱼不会挑食,只要能吃的,适合吃的,都吃,而不会像我们人类一样,挑肥拣瘦,而这个判断标准,就是味型,再具体点说,就是哪个区域的饵料,最先被鱼的嗅觉体系捕捉到;

因为味型分子到底是怎么个传播机制,现在没有定论,所以我们也无法分析,到底鱼是基于什么机制,在众多的窝点、食物源中,优先选择哪一个,但是就目前的实战结果来归纳,鱼对食物源的选择,大体上是以下几个原则:

1、就近原则,鱼群离哪个食物源比较近,就会优先去哪个食物源;

2、就多原则,鱼群在相隔距离差不多的食物源进行选择时,哪个更多,就优先去哪个食物源;

3、安全原则,食物源在遭遇意外时,越容易逃避,鱼群进窝的可能性就越大;

4、食物源越安全,越能聚鱼。食物来源本身越安全,越受鱼群青睐;

但是,不是鱼群觅食,到底是遵循哪种原则,其根本只有一个诱因,就是鱼群要么是游过窝点附近,要么是窝点的饵料味型传播到了鱼群附近,所以才会吸引鱼群进窝;

而总结为一点,就是只有当窝料味型适宜了,吸引到鱼群了,所以鱼群才会进窝,但是,鱼群进窝后,却并不代表鱼一定会进食钩饵,这一点,又恰恰是饵料配方所不能解决的事情;

饵料味型决定诱鱼效果

用饵上,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叫做北腥南香,意思是北方用饵,一年四季都以偏腥味为主,而南方用饵,一年四季都以偏香味为主;

第二句话,叫做春香夏淡秋腥冬浓,意思是春季用饵香为先,夏季用饵味宜淡,秋季用饵腥为首,而冬季用饵浓打头,而我们在实战中,更有一句关于腥饵的使用原则;

休闲野钓用虫腥,坑钓用虾腥,湖库首选用脏腥,这是因为,在休闲野钓,也就是小水面水域做钓时,野生鱼的腥饵来源,主要就是水生昆虫,所以用蚯蚓、红虫、蚕蛹、蛆虫,效果更好;

而在坑钓中,因为坑钓多用养殖鱼,而养殖鱼从小习惯进食饲料,饲料中,多会用骨粉、虾粉为蛋白质补充料,所以用虾粉为主的腥味,更受养殖鱼青睐;

而湖库等大水面做钓,大鱼的蛋白质补充来源,往往就是小鱼、小虾,相对来说,动物内脏为主的腥味和蛋白质结构,更符合大鱼的进食需求,所以我们用内脏饵,效果自然就比其他腥饵效果更好;

但是,在实战中,只要味型不是特别浓郁,搭配特别奇葩,基本上都能吸引鱼群进窝觅食,所以可以这样说,大多数的饵料配方,都是有效的,都是可以将鱼吸引到窝子里的,但是,却并不是每一个配方,都能让鱼开口吸食钩饵;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了:

1、地域不同,鱼的食口性必然不同

中国地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区,以县为单位来划分,一个县和一个县的农作物、水情、地貌不同,就会导致当地的水域中,鱼的种类有所不同;

而就算是鱼的种类相同,其食癖都有明显的不同,而这种例子非常多,同是黄河流域,河南钓黄河鲤鱼和宁夏钓黄河鲤鱼的饵料,就有明显不同,而宁夏钓黄河鲤鱼和甘肃就明显不同;

2、水质、水情不同,饵料进水之后,饵料的味型必然会发生变化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种现象并不是只有植物会出现,动物界出现的也不少,而同样的饵料配方,使用在不同的水域时,必然是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南方和北方相比,北方水质整体含氟量要高一些,这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所以北风做钓,用果酸会多一些,而南方因为常年温度偏高,所以水中的微生物、浮游生物、水昆虫就多一些,所以腥味偏大,比惹小鱼;

总结的来说,饵料只要味型偏差不大,那必然会因为味型吸引鱼群进窝,但是,如果饵料不做调整,生搬硬套,那只能做到诱、聚,但并不一定让鱼给口,也就是吞食钩饵,其决定性因素的,还得是饵料的状态;

饵料的状态则决定了上鱼的效率

既然鱼群已然进窝了,那么,剩下的就是需要考虑,如何让进窝的鱼给口,吃饵,而因为地域不同、水域不同、水情不同,关于饵料的配方,其实真正需要我们操心的,是饵料的状态,而事实上饵料状态,也就以下这么几种:

1、软和硬

2、轻和重

3、黏和散

曾经化绍新老师在讲解开饵时有这么一个例子,同样是面条,越顺滑的,吃起来就越快;而同样是面食,死面饼的口感就不如发面蒸的馒头,而松软的蛋糕,口感又比馒头要适口;

而我们在实战时,其实也需要考虑这样的问题,当饵料味型差不多,已经吸引鱼进窝了,那么鱼不给口,唯一的原因,就是饵料的状态不对,比如,鱼大饵团小,鱼小饵团大;

溶散太好,饵料不附钩,鱼只会进窝吃窝料,而不会有任何吸食钩饵的机会,饵料溶散太差,进窝鱼几乎无法吸食,诸如此类等等,说白了,就是饵料的状态出现了问题;

而这个时候,有经验的钓鱼人,则会通过实战时的鱼情,做出灵活调整,如小鱼闹窝太厉害,就适当加点拉丝粉,甚至是粘粉,让饵料变软、变黏,饵团能沉底,就能有效避免小鱼闹窝

如果偶有截口,守底无口,可以适当加雪花粉将饵料比重减轻;而发窝速度慢,则可以在饵料中适当加轻麸,增强饵料的溶散,这样诱鱼速度自然更快;

事实上,没有通杀全水域的万能配方,同样,也没有一点效果都没有的饵料,毕竟,大都数淡水鱼的味型偏好,已经被钓鱼人用无数次的实战,总结的七七八八,根本就不存在哪种味型还没有被我们钓鱼人总结出来;所以,只用用不好的状态,没有钓不到鱼的配方;

写在最后

钓鱼的乐趣,新手会认为中鱼是乐趣,喜欢野钓的钓友则认为,能博大鱼是乐趣,黑坑的钓友认为,能爆护、能上岸是乐趣,但是,配制饵料,用各种饵料配方,灵活调整状态,调整配比之后,验证其有效性,提高上鱼的效率,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钓鱼的乐趣呢?

一键安装好钓鱼APP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

加载全文
下载好钓鱼APP查看更多
入门 调漂 饵料 路亚 海钓 水库 坑塘 江河 台钓 四季 钓法 鲫鱼 草鱼 鲤鱼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