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打窝讲究稳、准、因地适宜注意几个常见误区
钓鱼人 青鱼杀手文章前言
夏季是钓鱼的黄金季节,正因如此,相当多冬季封杆的钓友,拿出钓鱼装备准备大干一场。当然有的钓友钓的好,有的钓的差,大家各有各的方法,除去其他技巧之外,打窝是夏季垂钓黑坑还是野钓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且极其讲究,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夏季钓鱼时钓友所会遇到的打窝的一些问题。
夏季窝料发窝快的原因
夏季水中的温度高,导致鱼情水情发生明显变化,窝料发窝聚鱼或诱鱼时间快!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窝料的发窝速度,水提温度高窝料的融化速度快,融化时间短,饵料水中气味传播速度与饵料扩散范围都会因水提温度高而增加。
鱼的自身状态水体温度高,致水中鱼活性因水中温度增加导致进食欲望增强,有揽食功能的嗅觉,功能也相比温度低的时候有一定程度的导提高,饵料气味稍微刺激一下鱼的嗅觉神经,鱼就会进食!
夏季打窝的几个误区几个误区,如何选择正确的打窝思路
1.打重窝:夏季水温高鱼活力好它会在水中四处游动,我们不能像冬季一样打重窝诱鱼,由于鱼活力好你打了重窝它可能吃窝料时发现你钩饵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所以一旦钓鱼窝子选错,一个是造成浪费,另一点就是发挥不出效果,至于如何选择窝点,请关注下文内容!
鱼进窝吃饵
2.长时间没有鱼吃口,猜测是窝料窝点的选择不正确,每间隔一段时间钓友就继续向窝点撒窝料,而实际效果通常令人失望。原因在于,前几次的打窝,窝料已经处于融化状态,如果能诱集到窝点,早就应该有鱼吃口长时间没有鱼吃口,说明窝点周围水域鱼群密度低,再投掷窝料也没有效果!
3.过于高估依赖窝料诱鱼效果,不侧重钓点的作用。夏季许多钓鱼人不喜挪动窝点,且太过注重自身舒服,比如风吹不到或钓位扬杆方便,总认为只有钓鱼窝料质量好、多投,早晚有鱼会进窝,而现却狠狠的给我们打脸了!
夏季打窝讲究“准”、“稳”、“因地制宜”来选择
前文介绍了夏季窝料发窝快的原因及几个常见的打窝误区,那么钓鱼如何正确来打窝呢,到底有什么讲究?
打窝讲究“准”
首先,钓点选择,即打窝的位置是极为关键的,好的窝点鱼群密度高,鱼个体数量多,相对垂钓它的难度就低一些。鱼的习性与人不同,喜障碍物众多、水底沟壑丛生的水域,不仅有利于鱼的躲藏,残存的浮游生物、藻类等也附着在表面,食物丰富,进一步利于鱼群的栖息,像深浅交界的水域、离岸边距离略远的水域及一般钓友涉及不到的垂钓区域等常有鱼群聚集。
尽管此处利于鱼群活动,但是却不利于我们打窝。窝料散入水底时,障碍物多则容易被它遮挡,障碍物少则的话又不利于鱼群聚集,因此打窝讲究“准”,一旦确定适宜的优质窝点,打窝尽量做到精准,入水后不惊扰聚集的鱼群。冬季多风,打窝杆与手抛法并不理想,建议优先考虑锥形打窝器,打窝器置入水底后,才会将窝料溢出,打窝精准。
打窝准确度想要高一些使用打窝勺
打窝也讲究“稳”
这里的稳主要指的是趁着水温稳定打窝。与钓友认知不同,夏季受天气温度影响自然水域的水温绝大多数时间在20°~30℃之间,在这个水体温环境下,水温略高或略低,鱼的觅食积极性相差并不大,但水温升温或降温这个过程对鱼的影响却很大。鱼是冷血、变温动物,自身的保温能力微乎其微,主要通过体液(血液或组织液)调节体温,最大程度接近水温,减少热量的损耗。因此,当水温升高或降低时,与鱼的体温有一定的温差,据研究当温差一旦超过3-5℃时,鱼会有强烈的不适感,在进行体温调节的过程会有强烈的不适感,活性低、觅食不积极,此时再打窝显然不会有好鱼情。一般降温或升温后前后的第3-5天,水温稳定,鱼体温调节完成,再打窝聚鱼,会更容易些。
钓鱼中
打窝讲究“因地制宜”
夏季相比于春季的鱼揽食积极,夏季鱼揽食欲望高,对窝料的味型、适口性不会那么挑剔,但是我们也应该讲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鱼的理念“因地制宜”。
钓友鱼获
比如在水草处打窝,原埋没淤泥的藻类植物、浮游生物等,腐烂、发酵渐渐挥发出乙醇,栖息在水草窝里的鱼,长时间接触、吸食过程中,逐渐接受,甚至喜欢上这种气味,因此当再次投掷水中后,原本有些呛鼻的酒米并不会刺激到鱼群,聚鱼也较容易。再者像周围光秃、无绿色植被的水域,夏季水质清澈、水体偏瘦,此时的鱼需要维持必要的生理功能、新陈代谢,急需高蛋白的食物,而果香味又能激发鱼的觅食欲望,此时宜多用果香味颗粒打窝。
写在后面
本文从夏季做窝,窝料发窝快的原因,然后到钓友在垂钓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几个打窝误区,同时对夏季打窝的几个技巧原则做了介绍。虽然夏季鱼情好,钓鱼人急于将鱼诱集窝点,提鱼上岸,而偏于打重窝、大窝,另外夏季天气炎热,对钓点的选用大多钓友需要考虑自己的垂钓舒适度,自然选择的窝点不是钓鱼最理想的窝点,钓鱼是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会影响鱼情状况,所以即使本文所提到的打窝“准、稳、因地制宜”的几个技巧要点,均照顾得到,而忽略其他细节,比如饵料使用、线组搭配等,最终的渔获也不会很好,钓友尽量完善每个环节,才会有更好的渔获。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