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

网站地图

同样是用搓饵,别人能钓到,自己却不行,原因在这

钓鱼人   认真的钓鱼  

粉状饵的开饵、上饵手法有两种,使用最广泛,也被称为基本功的,只有一种,就是搓饵,操作轻松,简单,饵团体积大小可控,小可钓麦穗,大可斗青鱼,圈子里始终有这么一种观点,可以不会拉饵,可以不会调漂,但是不会用搓饵,那至少在手竿这个领域,是没有办法被称为钓鱼人的;

搓饵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将面饵附钩,然后再搓一下,将饵团搓成水滴或枣核状,这是一种几乎没有太多精细化技巧可言的上饵方式,可以这样说,只要不是有明显的肢体残疾,基本上零基础的钓手,都能成功的搓出饵团来;但是,能搓出来饵团,并不代表一定能钓到鱼,很多钓友,尤其是新钓友,都总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何大家用的一样的饵料,一样的配方,饵料状态相差无几,为什么别人的渔获,鱼护都快装满了,为何自己渔获寥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搓饵到底是谁发明的,这很难考证出来,因为使用面饵的历史,远超过台钓被发明出来的历史,可以这样说,自打钓鱼人第一次采用面饵这种形态的饵料,为了保证饵料不脱钩,能方便的被鱼找到,并且和鱼钩一起被顺利吞食,搓饵就已经存在了,比如我们说拉饵,可能还需要锻炼,比如开饵的手法,比如拉饵的姿势、角度,但是大多数钓鱼人,几乎不需要怎么学习,就能在第一次使用面饵时,能顺利的将饵团搓到了鱼钩上,这几乎成为了一种本能,但是,简单易学的搓饵,诱鱼效果却又因人而异,为什么呢?虽说搓饵适用于绝大多数鱼情,但是,只有这几种情况下使用搓饵,鱼口的效果会更好。

•鱼口比较慢的时候

•鱼口比较滑的时候

•鱼的密度明显比较稀疏的时候

•鱼口非常轻,不好抓口的时候

•水域中鱼的个体比较,数量比较稀疏的时候

仔细做一下对比,就会发现,搓饵在鱼情复杂,鱼口困难,守钓大物时,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上饵方式,所以使用搓饵在实战中,第一要素,就是适合的鱼情,虽然几乎所有的水情都能使用搓饵,但是论实战效果,只有更适合搓饵的鱼情,渔获效果才更为明显;但是,如果大家都使用相同的饵料,相同的配方,同时都使用搓饵,渔获的数量差异还是很大,那就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找问题了。

角度一、搓饵的体积不同,鱼的适口性也不同

搓饵的饵团体积到底多大才合适,虽说没有一个指导性的标准,但是,大多数老鸟,会习惯的将饵团体积,刻意的调整为,饵团直径应和鱼唇张开时,直径比二分之一左右,再小,会因为饵团直径以及体积太小,刺鱼的成功率会很低;如果大于这个比例,鱼在吸食饵团时,花费的气力会大,简单的说,是适口性不好。

当然,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面对,如果是黑坑垂钓,因为目标鱼我们预知,所以饵团到底开多大才合适,是有心理预期的,但是如果我们在野钓,这就比较郁闷了,因为野外水域中的鱼,体型大小完全不确定,我们仅能以预设的钩号,附上预判大小的饵团,那么这里,老鸟和新手就会有一个细节上的差异,老鸟会根据鱼口,灵活的调整饵团大小,一直找到连续的鱼口;而新手相对来说,就比较死板一些,或者干脆忽略这个问题,那么渔获结果,自然有差异。

角度二、搓饵的外形不同,针对的鱼情不同

搓饵的形状,普遍被认为,搓饵的手法有关系,比较常见的是枣核型、圆形、水滴形、菱形,按理说,形状不同,应该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鱼情不同,搓饵的形状,导致的鱼口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菱形搓饵常用于抽散炮

我们在抽窝的时候,只需要将饵团快速的附在钩柄或者铅坠上,不脱落即可,所以会将饵料快速的包裹住钩柄或者铅坠,大力的捏一下,菱形的饵团就出现了,这种饵团不存在什么附钩性,如果饵料黏合度调整不好,可能稍微用点力,饵团就脱落了;但是优势也很明显,就是附钩性很差,进水就炸开,能快速形成雾化区域,如果其他形状的搓饵,因为经过了捏、搓的过程,黏合度很高,进水炸开的速度就慢了很多。

枣核型搓饵多用包食、蘸麻团钓法

我们在使用包食钓法、蘸麻团钓法时,需要内饵粘连外饵,为了保证内饵的粘连性,以及外饵能均匀的粘连在内饵上,使用枣核型,是最为合理的,如果使用其他形状的饵团,很难保证外饵或者颗粒物能均匀粘附在内饵上;当然,并不是说只有枣核状合适,而是说枣核状的搓饵,最合适。

水滴状搓饵常用于小体型鱼

水滴状的的搓饵,进水之后,往往会从钩柄处先开始雾化、脱落,所以在钩底的残留会持续很久,加之水滴状的饵团,对鱼来说,吸食起来更省力、更流畅;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用小钩、搓小饵,更容易搓出水底的形状。

圆形搓饵,多用于守钓大物

很多钓友总是认为,圆形的搓饵很容易就搓出来了,实际上因为鱼钩的存在,体积小点的饵团,除非先搓圆再挂钩,否则附钩是是很难搓成圆形的;而我们守钓大物时,因为不能频繁提竿,所以需要将大饵团附在鱼钩上,而圆形的饵团附钩之后,沉底的雾化速度、节奏是最均匀的,自然效果也就最好。

角度三、搓饵的揉搓力度不同,会导致雾化速度不同,进而导致鱼给口的频率不同

搓饵上钩后,必须要有一个揉搓的动作,一方面是为了定型,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确保饵团不脱落,而不同的钓鱼人,在进行揉搓这个动作的时候,会因为个体差异,力度会有轻有重,老鸟在一方面,基本上会以轻为主,根据鱼情力度做微调,如鱼口快、猛时,揉搓力度就比较轻,这样饵料雾化、溶散会更快一些,这样抓口自然更快。

但是如果鱼口比较慢、轻、滑,那就会刻意的揉搓力度大一些,让饵团进水后,雾化慢很多,这样能有效的降低进窝鱼警惕性,减缓提竿的频率,虽然鱼给口的频率可能会慢,但是中鱼的成功率,就明显更高。

结束语

如果鱼情好,鱼的密度够大,其实是不需要在意搓饵的细节问题的;但是,如果在前置条件一致,也就是饵料的配方、饵水比等都一致的情况下,那么搓饵的细节越到位,渔获的效果突出,而对搓饵的细节越不到位,越大意,那么渔获的结果就越糟糕,如果大前提再糟糕一点,鱼情不好,鱼的密度一般,那渔获差异翻倍,完全是有可能的。

一键安装好钓鱼APP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

加载全文
下载好钓鱼APP查看更多
入门 调漂 饵料 路亚 海钓 水库 坑塘 江河 台钓 四季 钓法 鲫鱼 草鱼 鲤鱼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