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和钓鱼有关的往事,慢慢来回忆
钓鱼人 钓鱼精英堂黑龙江和钓鱼有关的往事
东北有句话,叫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我的老家就在黑龙江龙镇与吉林的宜春交界处。这句话在那时候的家乡,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小时候经常看到成群的野鸡、飞龙;成群的野猪(最多的有上百只);三三两两的熊瞎子在山坡上散步;夜里行车突然出现一头大马鹿站在车前一动不动,撞又不敢撞(一是怕把车撞坏,二是它是国家保护动物),只能关大灯鸣喇叭,把它吓跑。河里的鱼是真不少,担水时也时常能舀到。
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跟在当兵的父亲身后面,在湖岸边随便挖个坑,第二天早晨就可以捡到很多鱼,一边捡鱼,一边问父亲:湖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鱼?人会不会都把鱼给吃光了?有时还会问道:你们天天把泥土往湖里倒(部队曾在此围湖造田),到时候鱼会怎么活?而我的父亲从没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他只是手里握着鱼,眼眺山峰,脸上露出无可奈何的神态。
一、野钓爱好者的天堂
我们这里河里主钓鲶鱼、金线、山鲶鱼(江鳕)、细鳞、哲罗、狗鱼、鲫鱼、鲤鱼等钓法是用底钩。一根100多米的线上面装200个大型的鱼钩,在河里穿着水衩 (河水是很冷的)鱼饵用活的泥鳅,下钩的时候将钩从泥鳅的后背穿入,这样的泥鳅在水中3-4天都不会死,顺着河水一个一个的下,一般3天以后去起钩,最多的一次鱼获,山鲶鱼70多斤,最大的15斤以上,下钩的地点一般都是深山老林里面很少有人去的地方。有时也用鱼竿,但不是现在的竿,有的是用柳树条做的,最好的就是竹竿了。但是那时鱼很多,每天早晨都能钓上4~5斤,多的时候10多斤。3点钟去钓,6点半收线,7点上学一点也不耽误事。
80年代后期,要是想钓鲤草鲫等等淡水鱼就要到水库里去,每到夏天各大水库到处都是钓鱼人。曾经一天钓过80多斤,大部分都是1-3斤的鲤鱼,切线的时候也是很多,这里水库的鱼由于水面比较大,和野生的没什么区别,都很凶猛,一般2斤左右的鲤鱼就很难拉出水,你要是碰到15斤以上的, 什么竿子你也是弄不上来的,给你的感觉就象是牵着一头牛,它要是咬钩向库里面游,什么线都得断。
二、钓小鱼钓上来大狗鱼
在国内狗鱼分为黑斑狗鱼和白斑狗鱼,黑斑狗鱼分布于黑龙江流域,数量不少,在黑龙江被当作经济鱼类。狗鱼生长快,寿命长,有人发现有重达30-35公斤、年龄为70龄的个体,传说最长寿命可达200岁以上。再加上肉质细嫩洁白,除稍带草泥味外,实不亚于鲤、鲫或大麻哈鱼。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十几里外的一条较宽的小河钓鱼钓喇蛄(喇蛄背誉为淡水里的大龙虾)。弄了几大块肉皮,挖了一些蚯蚓,就上路了,步行了两个多小时到了目的地,找了一处拐弯水流较缓的地方。开始垂钓,先把肉皮扎个洞穿上绳,扔到水里。然后挂蚯蚓下钩。草根、白条、鲫鱼那叫多,竿竿不空下竿就有,经常对提。二十分钟左右在慢慢地拉一下栓肉皮的绳子,肉皮拉上岸,上面趴满了喇蛄。就在一次从肉皮上往下摘喇蛄时,鱼竿突然被拉下水里,幸亏及时抓住了竿子,钓线被拉得吱吱的响,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对抗,一条大狗鱼被弄上了岸,足有四斤多重,当时分析是鱼钩钓上了小鱼,大狗鱼去吃小鱼,结果被鱼钩钩住了。钓了几小时后,战利品鱼三十多斤、喇蛄二十多斤,无疑晚餐多了两个菜。
三、冬钓爱好者遍地开花
北方的冬天,千里冰封,户外垂钓必须进行“冰钓”,即破冰下钓。在雾气茫茫的江中冬钓只有北方的汉子能有此等耐性,三天不钓鱼就手痒啊!
特别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钓鱼人,多年来和韩国一直有着非常密切的人员和竞赛往来。韩国先进的垂钓方法、精良的钓具随处可见,大大促进了全州垂钓活动的开展和垂钓技艺的提高。传统钓、台钓、池钓、野钓等各种新老方法并行期间,池钓和竞赛钓时主要用台钓,休闲钓和野钓时主用传统钓和海竿钓。
因钓鱼人数众多,各县(市)都相继建立了钓鱼协会,许多机关和厂矿、企事业单位也都成立了基层钓协组织。钓鱼季节到来时,各种比赛接连不断,仅延边州钓协每年直接举办的比赛就有五六次之多,达到了每月(除冬季外)一赛的密度,奖品丰厚,参赛人员十分踊跃。冬钓的装备与平时垂钓有着很大的区别,镩子和锚钩是必不可少的。冬季北方的水面多被冰封,对于很厚的冰面,需要用镩子破开冰眼用锚钩或类似于漏勺的东西捞尽浮冰。由此,渔具商店也应运而生,遍地开花。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