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看待钓鱼的?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智慧
钓鱼人 钓鱼精英堂自古以来,钓鱼是一项高尚的活动可以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陶冶身心,有益健康,因此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在我国,钓鱼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代不少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如韩信、曹操、韩愈、柳宗元、苏轼、陆游等都喜爱垂钓。虽然垂钓的人很多,但是同样都是钓鱼,其目的的意义却截然不同。宋代诗人王令就曾说过:“古今同为渔,意义不相似。”单就古代人的垂钓意义目的,也有各种各样。
一、不是钓鱼而是“钓人”
于我国的钓鱼史有多长,似乎不可考证,据说最早有记载的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但流传甚广的当属姜子牙直钩坐钓台了吧。那姜太公是俗称也是尊称,他字子牙,是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了殷朝。他80岁时在渭水边垂钓,他的鱼钩是直的,故民间有俗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整整垂钓了10年,三千六百天啊,终于“钓”来了周王,于是姜太公钓鱼成为后世心怀壮志宏猷人的楷模尽管他的故事流传几千年,但他的钓法如今已不为世人所用。后来的钓客在设备上不断更新,钓法上不断创新,当然通过垂钓所得到的体验也就五花八门,且看初唐诗人沈全期的《钓竿篇》: “朝日敛红烟, 垂竿向绿川。 湍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避揖时警透,猜钩每误牵。为看芬饵下,贪得会无筌。”
二、避世稳居,钓鱼解忧
古代不少遭贬的官吏,作了埋名隐姓的渔翁,以垂钓来排忧解愁,躲避。这样的事例在历代封建王朝都可以找得到。其中最耳熟能详的要属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历来是人们传诵的垂钓名篇,诗中所刻画的天寒地冻,人鸟绝迹,渔翁独钓的图景就是暗寓自己在被贬以后仍然坚贞不屈的品格。
此外在《南史·渔父传》也有记载,在浔阳江上一渔父垂纶而大声唱叫,太守觉得奇怪,问他有无鱼可卖,其笑而答曰:“其钓非钓,宁卖鱼者乎。”悠然鼓棹而去。唐代崔铉为江陵太守时,楚江上有钓者不言姓名,得鱼则换酒喝,崔铉问他是不是垂钓的隐士,对方答曰:“姜子牙、严子陵,世上的人都以为他们是隐士,殊不知他们是借垂钓而钓其名也。”简直就像后世的禅宗谈禅。
三、王公贵族寻欢作乐的项目
钓鱼文人们喜欢,帝王们也喜欢。除了花天酒地,寻欢作乐,钓鱼、赏花、赋诗这些都是帝王们玩乐的方式。比如:汉昭帝极喜钓鱼,据载汉元凤二年其在淋池桂台下泛舟垂钓,竟钓到一条白鲛,其肉鲜美。笔记《涑水纪闻》中记有宋真宗、宋仁宗经常与群臣比赛钓鱼,有一叫曹利用的大臣不知进退,在皇帝之先钓到鱼,结果被罢官而去。
最懂此中杀机的当数明代才子解缙。一次皇帝朱元璋叫解缙和他一起钓鱼,许久过去一条未钓到,朱皇帝脸色大变,解缙一看大事不妙,立刻献诗一首:“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这也是一首为取得皇帝欢心而奉迎拍马的小诗。却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权贵们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把钓鱼作为花天酒地寻欢作乐的手段。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