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广东人称为“垃圾鱼”,在广西却成珍品
钓鱼人 钓鱼新闻罗非鱼,广东的朋友一定很熟悉,可以说大到珠江等江流,小到路边的水沟里,到处都有罗非鱼的踪影,甚至一到下雨天,路面积水的坑里都有罗非鱼出没。然而,这些到处都是的罗非鱼,却常被做垃圾鱼,无人食用!
广州市内河道里的罗非鱼群,密密麻麻却无人捕捞。但另一方面,在西南的广西、贵州等地,罗非鱼却是上佳的美味食材。为何广东、福建一带被看做“垃圾鱼”、“生态灾害”的罗非鱼,却在西南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成了上佳的鱼鲜?
在广西,罗非鱼是受欢迎的食材。虽然统称罗非鱼,可是我国各地生存的罗非鱼,分属于几十个亚种。比如在广东、福建等“发源地”,许多罗非鱼都是养殖场逃逸出来的“初代纯种罗非鱼”,其中以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等为主——此类罗非鱼往往体型较大,可以长到数斤乃至十多斤。
广东钓鱼爱好者钓起来的“巨型罗非鱼”。然而,在广西、云南等地,自然水域中生存的罗非鱼,已经是多代杂交以后,多种罗非鱼基因混杂,已经很难分辨出其属于什么品类了。这些“杂交”罗非鱼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体色斑驳多彩,且个头较小——几乎跟本土鲫鱼很近似,二三两的居多,长到一斤都很难。
广西罗非鱼个头较小,但体色更“华丽”。那为何“初代纯种”罗非鱼,吃起来反而不如“乱七八糟的杂交”罗非鱼?这主要还是由水质决定的,因为经济开发,广东的许多河沟的水质堪忧(甚至是珠江),一些水域发黑发臭,生存其中的罗非鱼自然肉质腥臭,难以食用——因为这种“垃圾罗非鱼”数量极多,一些黑心商贩会将其捕捞卖到鱼市,败坏罗非鱼的“口碑”。
脏污河道里生活的罗非鱼,而反观广西、云南等地的,像乌江、盘江流域、万峰湖等,水域环境保护尚可,仍然可称得上是“绿水青山”。因此,在这些水域生长起来的罗非鱼,自然也能恢复其原本鲜美的肉质,成为一种美食了。乌江里的罗非鱼——长到1-2斤的是极为上佳的食材,也很罕见。两地罗非鱼的巨大差异,让人惊叹,也可见生态环境之与各类生物,甚至人类的重要性!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