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炎热天气如何打破神仙难钓午时鱼的魔咒
钓鱼人 钓鱼路上钓鱼的圈子里有这么句话,叫做神仙难钓午间鱼,意思是到了中午,鱼口极差,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不管是黑坑还是野钓,除了冬钓和春钓,那鱼口基本上就直接闭停了,什么添加增氧剂、加果酸、加药酒,除了瞎猫碰上死耗子能守上2~3条,正常情况下,除了晒的更黑一点,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办法的,那么午间的鱼,为什么这么难钓呢?
这个世界是讲究科学的,而钓鱼这个事,更是需要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阐述,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炎热的夏季,很多钓友都知道,气温越高,气压越低,随之带来的就是水底溶氧降低,那么这个具体过程是怎么回事呢?
气压对溶氧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水的密度进行的,我们不需要知道那么繁琐的理论,只需要了解,气压越低,水的密度越小,水底的溶氧会像水面浮起,然后随着气温下降,气压慢慢上升,水的密度增加,水面的氧气会随着密度变化,慢慢下沉,这就是早晚温低,但是底层的鱼口好,中午温高,但是鱼的鱼口不怎么滴的直接原因。
所有的生物,都遵循一个本能,就是能量最低消耗原则,比如我们人类,往大里说,就是热天冷天不愿动,因为移一动就是一身汗;往小说,比如眼球看人,左转可以、右转可以、下转也可以,唯独眼球上转就比较疼,因为人在正常生活中,会左右下经常看,很少会翻着眼球往上看,久而久之,我们往上看会抬头,这样比较省力,但是头不动,眼球往上翻,就比较疼,这个道理来分析鱼,也是一样的。
因为到了午间,氧气会因为水的密度减少,慢慢离底上水面浮起,为了生存,所有的鱼群都会离底浮起,这是其一;其二,除了水草、昆虫尸体这两大类食物,一个不能移动,一个不需要氧气,水中的藻类、浮游生物等鱼的主食,基本上都是需氧的,缺氧的环境下,这些些藻类、浮游生物,也自然会随着溶氧上浮;其三,为了降低因为新陈代谢,导致的中枢神经热损耗,那一动不如一静,除非进食补充的营养,能抵得上消耗营养,那鱼群在高温的水域环境中,还不如呆着不动,这样最节省体力。
综上,我们直接解决这么几个问题,还是有极大的几率,解决午间鱼不开口的问题,只需要这样操作一下,就有极大的几率午间也能钓上鱼。
【一】离底找鱼层
午间的时候,鱼会因为水底缺氧,离底游曳,具体的离底距离,没有固定的数据,目前的主流钓法,都是基于钩饵落底,鱼群在底层觅食的习性,做出的钓法,在午间的时候,水底的溶氧,近乎缺氧状态,正常情况下,是没有鱼群在底层觅食的,就算是窝料中添加了溶氧剂,相较于大面积的水域,无异于杯水车薪,实在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最好的办法就是找鱼层。
其实也就是找溶氧因为水的密度上升之后,富氧的水层所在,其实我们知道,水面以下20厘米是溶氧最高的区域,但是这个水层,危险程度也是最高的,所以我们可以早晚钓底,在午间,离底找鱼层,虽说午间鱼口难开,但是食物就在嘴边上了,鱼也不可能不吃,只是鱼层不对,午间的鱼也懒得去找食罢了。
【二】更换阴凉的钓位
午间鱼难开口的第二因素,就是因为太阳直晒下,导致水温变高,而这个时间段进食,摄入的营养,和因摄食、游曳产生的新陈代谢消耗,是不成正比的,所以想要规避这个问题,可以寻找水草较多的水域,尤其是暗草较多的水域。
这样的水域,因为水下水草繁多,受气温影响的因素最低,在冬季,杂、多的水草,就相当于保温层,有效减缓水温下降,到了夏季,尤其是午间,杂多的水草,就有效减缓了水温的升高,而且水草多杂,也有效的隐匿了鱼群的踪迹。
【三】素淡的饵料
气温高、水温高的水域,果酸的作用到底有没有,这个目前而言,是没有定论的,因为没有有效的统计数据证明,但是,在气温高、水温高,偏肥的水域中,越是素淡的饵料,反而越容易让鱼群开口,素淡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完全没有任何加工的种饵,在钓离底时,反而有不错的渔获。
如麦粒、嫩玉米粒、鲜枸杞、嫩芦苇根等,非常新鲜的素饵,完全不加药酒、不加小药,只要够新鲜,在午间作钓时,往往能有非常不错的渔获,反而是红虫、蚯蚓、商品饵,不管味型怎么调淡,在午间都很难让鱼群开口,想必素淡的饵料,一则在味型上,能降低鱼的警惕性,二则,素淡的饵料,在口味上也能满足高温环境下,进食的需求。
最后,午间鱼并不是绝对的不开口,鱼种不同、鱼层不同、水情不同、饵料味型不同,都会造成不同的结果,大多数钓友,在午间的时候,因为进餐、心情、高温等不同原因,本来在情绪上就波动比较大,再加上坐了一上午,也懒得再改饵料状态、换钓饵、调漂组,都不怎么改变的情况下,鱼情都发生明显变化了,还不调整,那午间的鱼,自然看上去不怎么开口,事实上,气温、水温对鱼的影响,是鱼的体型越小,影响越大,也就是说,在真正的高温天里,反而小鱼基本上不怎么闹腾,真开口的鱼,只要中钩,就会发现,个头多数不小,所以找准原因,针对性的调整,高温的午间,还是有几率上鱼,上大鱼的。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