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

网站地图

如何根据鱼情鱼口试试改变饵料雾化状态

钓鱼人    

在使用商品饵时,有一个评价的标准之一,就是饵料入睡后,雾化的速度,和雾化的区域大小,因为这种标准的模糊性,在使用时,过多的强调了雾化,殊不知,雾化这个特性,是完全跟着实际需求来走的,鱼口快慢、鱼情具体情况,都需要做不同的调整。

不同品牌的饵料,组合在一起时,搭配后的味型变化,相对于醒饵后,入水后的状态,是更为复杂的,当不同的鱼情、鱼口,雾化状态是否和当时的鱼情匹配,也尤为重要,举个例子,在底钓时,饵料从沉底后,才开始雾化,这样符合底层鱼的习性,雾化区域太大,雾化速度太快,一则易招惹小鱼,二则容易把固定鱼层弄乱,是不利于的底钓的。

同理,在诱钓中上层鱼群时,雾化太慢,沉底才开始雾化,连鱼层都对应不上,鱼群也不可能找的到饵料,那所谓的诱钓就是笑话了;还有,当鱼口快而猛的时候,雾化应当快一些,更方便鱼来觅食、吸食,如果鱼口慢而轻切滑,那就要雾化慢不说,雾化区域要小,这样才能主抓实口,避免轻滑的杂口和假口。

那么在正钓时,大多遵循的规律,是前期雾化快。区域大,发窝了要根据鱼口再调整,鱼口和鱼层得到明确了,再依照上面的规律,继续调整,那么在实战时,分别有哪些手段来控制呢?

一、发窝后鱼口快、多,但是提竿空竿较多时,需要加大比重减缓雾化

当窝子发窝之后,出现了连续的鱼口,但多次空竿后,连续鱼口还是如此,从饵料角度来分析,饵料雾化好,没有沉底,在离底之前就雾化完了,在落底的行程中,饵料就被抢食一空,呈现的漂相多为杂口多且轻,不管是顿口还是黑漂,都不干脆,这个时候,调整饵料比重,同时减缓雾化。

这个时候有三个思路来操作,第1个,减少状态粉的比例,至少减少一半的体积比,这样来加速沉底的速度,同时轻麸或者雪花粉的减少,减缓雾化的速度,能让够钩饵不至于沉底前被抢食一空。

第2个思路就是在原有配方比例的基础上,增加体积比5%的拉丝粉,这样来增加饵料的粘性,当然,5%是一个测试临界值,正常情况下,按这个比例来添加拉丝粉,都会让饵团变的更黏软一些,所以沉底速度不变,但是雾化会慢许多。

第3个思路,增加饵水比,增加揉搓次数,比如原来的饵水比是1:0.5,那就改为1:0.6,原来揉搓了20次,那么增加饵水比之后,增加为揉搓30次,这样开出的饵料黏性大,减缓了雾化速度,增强了饵料的粘性。

这3个思路都能达到控制饵料减缓雾化,加速沉底的效果,不存在哪个思路更好一些,可以根据实战时实际情况,来做具体调整。

二、连杆不停后,补窝的情况下,鱼口突然变慢、减缓了

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发窝之后,找准鱼口和鱼层,做了微调之后,开始连杆,在注意补窝续窝之后,鱼口仍然变缓,严重的会突然闭停;这种情况,从饵料的角度来判断,是雾化的速度和状态,不匹配适时的鱼口和鱼层了。

要知道,钓鱼时一个动态的过程,说是时时变化,都是不过分的,在诱鱼时、聚鱼时,连杆时、连杆后的鱼情,都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做一个小的测试,就立马能判断一下,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鱼口减缓甚至是闭停,当然,这个前提是补窝了,而且动静没有太大,把鱼给惊散了。

1、调整钩饵离底,离底8~15厘米,如果又开始出现连续的中鱼,说明之前的钓饵窝料都雾化的太快,导致鱼群离底了,要么不做调整,改为钓离底,因为饵料雾化,导致的鱼群离底,补窝不及时,或者动静大点,就很容易散窝。如果钓离底,5~8分钟没有鱼口,那说明不是鱼层错层的问题;

2、确定不是鱼层错层了,饵料状态不变,连续抽上3~5竿,在距离原钓点2~3米左右的位置,继续观望一下鱼口,如果没口,说明窝子附近的鱼,要么快被钓完了,要么快散窝了,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调整饵料,增加雾化区域,看看能不能来个二次发窝;如果有鱼口,多试几次,还有连杆的迹象,那就说明起鱼的时候,动静大了点,可能惊鱼了,距离原窝点大约2~3米的距离,重新开始打窝吧,很快就聚鱼了。

总体来说,商品饵比较麻烦的一点,就在于此,味型配比好控制,雾化,很不好量化,但是实战时,其实味型差不多,并没有要求一定要精准,到1%的误差都能有明显区别,更多的,是饵料在水底的状态,影响到进窝鱼的觅食,加上起鱼提鱼时,有可能的惊鱼跑鱼,所以多练手,勤实战,多总结,方法也就这么多,哪个更适合自己,就多用用这种思路,时间久了,状态的调控,也就能调整自如了。

一键安装好钓鱼APP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

加载全文
下载好钓鱼APP查看更多
入门 调漂 饵料 路亚 海钓 水库 坑塘 江河 台钓 四季 钓法 鲫鱼 草鱼 鲤鱼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