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

网站地图

王铮:一个钓鱼“奇葩”的自我修养

钓鱼人   渔乐人生  

王铮是个有点“奇葩”的钓鱼人

说他“奇葩”,是因为他并不是像人们对于钓鱼人的普遍印象一样,就是拿着鱼竿坐在水边静静地等鱼上钩,他钓鱼,是主动去找鱼。而且,他也并不关心钓到的鱼多大,能不能吃,实际上,他钓到的鱼最后都会放流。并且,比起钓鱼,其实他更关注的是自然和鱼的进化、鱼的生活故事。然后,他写了一本关于钓鱼的书《北京路亚记》,却只有极少的篇幅是讲解怎样钓鱼,更多在讲北京周边的水系河谷。

说他“奇葩”,因为他和大家惯常所认知的钓鱼人很不一样。首先,他不是拿着鱼竿,坐在河边一整天等鱼上钩,而总是入山涉水,拿着鱼竿鱼线一直走,主动搜寻鱼可能在的位置。其次,王铮钓鱼并不十分关注所钓鱼的大小、多少,更不是为了吃鱼——钓上来的鱼,他会全数放流,他“更关注的是

为什么?这和他所玩的钓法“路亚”有关,也和他本人的趣味爱好有关。在国内非常小众的“路亚”钓鱼和常见的“台钓”不同,钓的是掠食性的鱼类,也就是吃鱼的鱼。根据掠食性鱼类的特点,用的鱼饵不是蚯蚓一类的真饵,而是用塑料、金属、羽毛等做成的小鱼模样的假饵,钓鱼人抛线收线,“小鱼”似在游动,就会吸引掠食鱼类来捕食。

在北京,“路亚”可钓的掠食性鱼类并不多,最主要的对象是生活在翻腾奔流的溪流中的马口鱼(左图)。王铮介绍说,因为马口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所以有马口鱼的地方一定山势错落、水质清新,想要钓到马口鱼,也就一定得溯溪而上,观山踏水。于是,最大乐趣除了钓鱼时的专注和忘乎所有,其实是在自然里欣赏美景。

王铮最初对路亚钓鱼产生兴趣,是在2008年,但买回全套装备之后,他发现自己并不知道去哪里钓鱼,装备就这样放在家里闲置了好几年。后来经人点拨,他找到了自己寻找钓点的方法——看北京地图,每周末开着车沿着各条水线一条一条走,不断地探钓、摸索鱼情。然后他发现,看似不起眼的这些小河和溪流,其实各有各的特点,不管是小的气候环境、存活的生物类型都不一样;再熟悉了发现,它们内在还有一定的层次和关联。

痴迷于路亚钓鱼两三年之后,王铮成了业余的“北京水系专家”。《北京路亚记》的主要章节,就是按几大水系来安排。永定河,白河,拒马河,泃河……王铮写下自己和家人一起寻访河水溪流的经过,钓得渔获的具体情况和喜悦心情,也记录了附近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以及水系在人类生活影响下的变化。比如,他几次前往白河沿岸的一处钓点,就先后看到了可自由戏水垂钓、正被开发为“垂钓园”、水已经所剩无几三个完全不同的画面。

北京没有大江大河,这些在山间蜿蜒流淌的水系从名气上来说往往不值一提,水位涨枯也好,有鱼无鱼也罢,几乎没有谁会对它们进行细致的调研和观察。但借由钓鱼,王铮为北京周边的水环境留下了一份难得的记录。

王铮拿着这本书的大纲和样章联系出版社出版时,曾几次遭到拒绝,被告知“钓鱼人不看书”。他自己也经常看到,很多钓鱼人只关心钓上来的鱼有多大,甚至不认识钓上来的是什么鱼。但作为“新一代的钓鱼人”,王铮自己感兴趣的已经远远超越了钓鱼本身,他从路亚中找到了“博物自觉性”,不仅学会了辨识鱼类,了解了水文地质、河床地貌,还认识了很多河流内外的植物动物。通过观察生活在同一水系不同水段的重唇鱼、马口鱼、鲫鱼,他看到它们同为鲤科鲤形目的鱼类,却根据各自环境演化出了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不用穿越大洲大洋,不需去登陆加拉帕斯群岛,在北京就能领略自然的进化神奇”。

认真探究的过程放大了爱好带给人的乐趣,在王铮笔下,钓鱼资源并不很丰富的北京竟也仿佛成了“胜地”。他说,走马观花游玩“没意思”,自己还是喜欢“看到山就知道这个山是怎么来的,看到水就知道水怎么了”。

一键安装好钓鱼APP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

加载全文
下载好钓鱼APP查看更多
入门 调漂 饵料 路亚 海钓 水库 坑塘 江河 台钓 四季 钓法 鲫鱼 草鱼 鲤鱼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