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一定要知道的淡水鱼的6个习性
钓鱼人 姜太公附体钓鱼人都知道,每种鱼都有自己不同的习性,虽然鱼类有很多,但它们之间仍然有一些相同的共性,只有知道鱼的习性,才能更好地去迎合它们,让它们乖乖上钩。现在就给大家讲解一下一些鱼的常见习性,以便大家更好地进行作钓。
一、细辨声音,远寻食物
鱼的生活习性中,包含了通过辨别声音来寻找远处食物的部分,近处的食物则是靠视觉和味觉。如果我们用打窝的方法钓鱼,只要在水面丢饵打窝,有鱼吃食后,水中的小杂鱼、鳊鱼、草鱼都会从很远的地方向窝区游来,窝区吃食声越大,聚在窝上的鱼也就越多。由此看出,通过细辨声音,寻找远处食物是鱼的天生本能,这与它们的声呐听觉有关。因此打窝钓鱼时,不断地往窝区丢投一些酒米、颗粒饵之类散饵,弄出些特别细小声响来,对诱鱼上窝是有帮助的。
二、活动范围,气温约束
由于鱼的生活习性的影响,它们的活动范围极大地受到了气温的影响。比如气温在冰点零度左右时,认识到这一鱼的生活习性,对我们选择钓点是有帮助的。根据钓鱼当天的气温来选择钓点的深浅,也是通常的做法。比如气温在20℃左右时,钓点水深在一米左右是适宜的。气温低于10℃时,水深应在l米5以上,这只是一种估计和比较的做法。实际钓鱼时,可以作为参考。
三、凶温两鱼,不共巢穴
按照鱼的生活习性及性情,自然水域的鱼可大致分为温驯鱼与凶猛鱼。温驯鱼包括鲫鱼、鲤鱼、鳊鱼、草鱼等,它们之间是可以同巢而栖、同窝而食的。而这些温驯鱼同黑鱼等凶猛鱼之间,则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的。凡是有凶猛鱼的地方,是很难看到温驯鱼的。
四、不同鱼种,各有“地盘”
在自然水域的每种鱼都是有自己占据的栖息地的,鱼种不同,所占据的栖息地也就不同。比如池鲤喜欢占据在深水和浅水过渡的地方,并将洞子挖在这一带。夏天的中午,鲤鱼会来到池塘的西北角浅水区晒太阳。春天的鲫鱼则喜欢占领有平台、水草的场所产籽,而且是成群结队而来。
五、水体缺氧,依次上浮
在实际作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水底缺氧问题。此时,鱼往往会依次上浮。首先浮头的是鳙鱼、鲢鱼、鳊鱼之类,接着便是鲤鱼、鲫鱼、草鱼等,最后才是罗非鱼、鲇鱼、黑鱼之类底层鱼。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