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

网站地图

黄尾鱼的索饵方式与钓法之浅见

钓鱼人   风月烟雨  

记得在三月的初期在一紧水做了一鱼窝。之后,隔一差三的施钓。起先也是以以往的方法垂钓,空钩调四,挂钩平水或一目,钓三或四目。尽管吃口频频,其漂象却多为轻轻的往上送标,即便有顿口,也是极其微小,既要紧盯漂象,起竿又要迅速及时,一天下来,真的是眼花腰酸,渔获也不甚理想,好累好懊恼。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日后,我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有关钓黄尾钓组组合和钓法的帖子。其钓组的组合异处在于短子线(5——7厘米)。钓法的异处是无钩调3或4目,挂钩调平水或没水;施钓时,将铅坠上提(离8字环约20——30厘米),钓3或4目,此时钓组在水底的状况是钩饵及子线的部分或全部卧底。漂象依然是有个缓慢的上送,然后一个下顿。其优点是假信号减少,“顿口”明显,上鱼基本上是钩入正口。按此钓组和钓法,鄙人作钓了几日,虽吃口真实,但还是要抓那个下顿动作,且假信号还是有。

一日,到了午时。虽有吃口,但真实有效的吃口却不多,人也累了。我就将原来钓3目调到8——10目,心想就钓死口,钓几条算几条,不求鱼只求轻松。然而见证奇迹的时候就这样发生了。此时,假动作几乎不见了,其漂象偶有轻轻的往上送1——3目,然后就是一个大幅度的匀速下沉,或是直接一个大幅度的匀速下沉,而且都是正口,钩刺入深。约4个小时,渔获21尾,单尾大的有8两。之后,时不时的午时出发,施钓约4-5个时辰,均按此法施钓,渔获都在20尾以上。

一、钓黄尾的一点思考

近日,鄙人对此法作了一点思考。认为确有合理之处

1)是符合黄尾索食的习性特点

在水库的陡坡,黄尾索饵的身体姿态是头触底,尾部斜着向上并不停的摆动,漂象经常看到的轻轻且不断的上送,大多为黄尾索饵时尾巴触碰主线,或尾巴摇摆形成涡流致主线抖动,在浮漂浮力和铅坠重力的作用下,拖动铅坠和钩饵顺着陡坡上移。

由于因黄尾尾部的触碰主线或涡流搅动主线,黄尾刚要吸入钩饵,钩饵在黄尾索饵动作的作用下又移动了,故它就不停的追逐饵料,反应到浮漂上就是不断的慢慢的上升,或慢慢的下沉。而下顿的动作也就是它追逐到钩饵时,为不使钩饵再次移动的一个快速的吸入的一个动作在浮漂上的漂象。

如果钓5目以上,此时钓组在水底的状态是钩饵、子线、连接环,甚至主线的一部是横卧水底,钩饵离垂直水底的主线就有了一定的距离,黄尾索饵时,其尾部就不易触碰到主线,黄尾索饵游动造成的水流对主线影响也不大,故假动作几乎很少,且钩饵也几乎是顺着陡坡静静的停留在一个位置,这就大大的方便黄尾索饵,当它吸入钩饵后,不致同类或其他鱼类抢食,就会快速的游离,故反应到浮漂上的漂象就是匀速的大幅度的下沉(上浮的情况极少)。

2)是短子线

(0.6号,5——7厘米)的作用就是提高钓组的灵敏度,以弥补钓顿的不足。如果子线过长,入水后就会呈弯曲状,,当黄尾吸入钩饵后,反应到浮漂上信号就要比短子线的钩组慢,,甚至入水后还会折返到垂直水底的主线附近,而短子线几乎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平直的卧于水底。

3)是不易惊动窝里的鱼

这样的钓顿法,黄尾可以稳稳当当的吸食,吸入钩饵后游动,带动浮漂匀速下沉,此时提竿,无需抓顿口那样突然有力,而是顺势的提竿,由于平卧水底的线组较长,提竿后就有一个缓冲,不致使黄尾突然的受惊,当它明白被擒,此时黄尾已离底有一定的距离了。

以往抓顿口,钓者是精神高度集中,目光紧盯浮漂,突然见到顿口,本能的就会猛的起竿,黄尾在原地突然被钩住,也会本能的激烈挣扎,这就势必惊动窝里的鱼群。

4)是这一钓法让钓者轻松了许多

钓时,不必紧盯漂象去抓那只有半目或一目,甚至是一个轻轻的不甚明显的微小的下顿,且一有风浪就更不易抓口。而此钓法,虽要看住漂象的变化,但不必紧盯那个顿口,只要黄尾有吃口,一般情况下都是较大幅度的下沉,且不是一下沉就起竿。

可以待其下沉3目以上再起竿也不迟,有时候甚至是没漂也能稳稳当当的中鱼,且大都为正口,钩刺入都较深。即便有些风浪、暗流也无碍,因为露出水面的浮漂目数较多,非常显眼,下沉动作也是如此。

在具体垂钓中,打窝后,先以3——4目施钓,搓大饵。当发现有吃口了,即调高目数致6——8目,改拉饵,并不时的以包食的方法施以几竿,做补窝。漂微动大致可不理,且往往是黄尾索饵后准备游离的前兆。如果,漂微动后久不见漂大幅度下沉,则提竿换饵时稍用点力,因为当窝里黄尾不多时,单个黄尾往往会将钩饵含在嘴里,在原地停留悠然的吸食,此时起竿偶有意外的收获。

二、关于对黄尾鲴索饵方式的重新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从黄尾鲴嘴型特征的角度分析,对其索饵方式始终持这样的观点,即由于黄鲴鱼口裂小,口裂上长下短,以下颌角质边缘刮食,吃食轻微。如果钓灵,在钓饵未吸进嘴的那一瞬间,上口裂就已经碰到子线,故导致假信号多。这一分析,在鄙人看来,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黄尾鲴索饵时的身姿及索饵方式。

大家也许了解,黄尾鲴的食性较杂,主要以天然水生昆虫、浮游生物、底生硅藻、绿藻、兰藻等为主,是池塘水库的清洁夫。而上述食物大多与水底的泥土混合,或埋于水底的泥层之中,或粘附在岩壁上,这就导致黄尾鲴索食时不能像其他鱼类,如鲤鱼、鲫鱼那样贴着水底的地面保持与地面水平的泳姿到处觅食,而只能以与水底地面保持一定的角度或垂直的泳姿不停的啃食地底下的食物,其扁平细长的体型也为它以这种泳姿索食提供了先天的条件。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垂钓黄尾鲴时,假信号多的原因了。原来是黄尾鲴索饵时是以头部触地觅食,其身躯是与水底地面保持一定的角度,并不断的摇摆尾巴保持平衡,而假信号正是黄尾鲴尾部触碰主线,或黄尾鲴游动形成的涡流搅动主线摇晃,并在浮漂浮力和铅坠重力的作用下,使钓组不断的顺着水底陡坡上移或下移所产生的信号。

由于钓组的不停移动,拉动钩饵也在水底不停的移位,而黄尾鲴也不断的调整身姿追着钩饵啃食,当钩饵一旦被吸入嘴中,这就给正在上升的浮漂一个反作用力,出现了一个微小的下顿动作。

在实际垂钓黄尾鲴过程中,还有个现象也让众多的钓友百思不得其解,即中鱼有相当部分不是被钓上来的,而是被钩上来的。而且钩的部位大多是黄尾鲴的尾部和腹部,正中肛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让人哭笑不得。如果我们从黄尾鲴索食时所持的身姿来分析的话,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人认为是窝里鱼多抢食所致,起竿时偶然钩住其中的一条。其实不然,钩住的那条就是正在啃食钩饵黄尾鲴,之所以被钩住,也正是它在啃食钩饵时的身姿与垂直水底的主线形成了0角度,且尾部的朝向也正是主线的方向,当其在不停的啃食的时候,或有一个产生下顿或上升的信号,钓者迅速起竿,钩饵顺着黄尾鲴尾部的方向快速的向上,期间双钩在子线的带动下向上飘动触碰到了黄尾鲴的腹部或尾部,并在向上作用力的作用下刺入鱼身。

鄙人认为,正确认识钓对象鱼的索饵方式,对改进和提高施钓方式和技艺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以往对黄尾鲴的索食方式的认识是不是存在误区,鄙人认为值得广大钓者反思。而缘由就是这么多年来,黄尾鲴难钓怎么会一直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而鄙人作此文,也正是对这一问题的质疑而作的思考。对与错,恳望各位钓界英杰交流,讨论,并予赐教。

一键安装好钓鱼APP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

加载全文
下载好钓鱼APP查看更多
入门 调漂 饵料 路亚 海钓 水库 坑塘 江河 台钓 四季 钓法 鲫鱼 草鱼 鲤鱼 全部↓